在現今數位化和網路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資料中心成為支撐全球數據流通和雲端計算的核心基礎設施。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和企業對數據存儲與處理需求的增長,資料中心的規模和數量持續擴大。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新加坡與台灣,兩個亞洲資料中心的現況,分析兩地在市場規模、技術應用、政策支持及未來趨勢方面的異同。透過比較新加坡和台灣的資料中心發展,我們將了解亞洲資料中心樞紐如何在全球市場中競爭並保持領先地位,同時展望未來資料中心產業的發展方向。
新加坡資料中心現況
新加坡作為亞洲重要的資料中心樞紐,在全球資料中心市場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截至2023年,新加坡已興建超過70座資料中心,占東南亞資料中心總容量的60%。根據高緯(Cushman & Wakefield)發布的全球數據中心調查報告,新加坡在全球60餘個資料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這主要歸功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先進的光纖網路以及高效的雲端服務,也顯示出其在亞洲資料中心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新加坡的資料中心主要集中在幾個基礎設施規劃良好的工業區,例如:靠近國際網絡連接點的Jurong East、專門為資料中心設計且提供優化的能源供應和冷卻系統的園區Tanjong Kling、正在發展的商業區Paya Lebar、靠近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Changi、新加坡北部靠近馬來西亞邊境的Woodlands。這些地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使其成為資料中心建設的理想選擇。
在新加坡優越的基礎設施、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和稅租減免的誘人條件下,吸引許多知名國際企業包括Google、Amazon Web Services (AWS)、Microsoft、Facebook、Equinix等,而Digital Realty和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STT GDC)等全球資料中心營運商也將亞洲中心設立在新加坡。
台灣資料中心現況
隨著5G技術的普及和雲端計算需求的增加,台灣吸引了眾多國際和本地企業的投資。根據相關報告顯示,台灣資料中心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幾年預計將有更多的新建資料中心投入營運,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存儲和處理需求。
自2013年起,雲端大廠Google在台灣彰濱工業區成立大型資料中心後,近年亦陸續有其他國際雲端大廠投入台灣資料中心的建設,如今(2024)年陸續公布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計畫啟用的Microsoft和Amazon Web Services (AWS) 。Microsoft則在其「Reimagine Taiwan」計畫下,建立了首個雲端資料中心區域,並計劃培訓超過20萬名數位技能人才。而AWS則可望於第一階段投入1億美元(約30億新台幣)的資金,開始籌備資料中心落地台灣。除了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外,也有許多國際資料中心營運商,如威德新(Vantage)、英鐮投資(Actis)與子公司新加坡商Epoch Digital等,也進駐台灣,搶先接收各大企業的需求訂單(可參考附表)。
表1:其他在台資料中心營運商狀態統計
DC規格 | 狀態
新加坡商佇慧數據 Empyrion | 皆尚未公布
(2021增設投資額新臺幣29億9,900萬元增加投資原投資事業佇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英鐮投資Actis | 容量為23兆瓦- 2026 Q2, 台北
威德新 Vantage | 16MW;IT容量為25MW- 2024 Q3, 桃園
資料來源:III整理,2024年
台灣資料中心在技術和創新方面也不斷進步,高效冷卻技術被廣泛應用,以應對台灣的高溫潮濕氣候,這些技術包括液體冷卻系統和先進的空調設計。此外,許多資料中心開始探索使用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以減少碳排放並實現可持續發展。能源管理系統的導入也成為提升營運效率的重要手段,通過實時監控和優化能源使用,台灣的資料中心在降低營運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政策走向
新加坡政府推行綠色資料中心標準,提供稅收優惠和資助創新技術應用。由於新加坡土地和資源的限制,新加坡政府於2019年到2022年曾短暫禁止資料中心的進駐,解除禁令後,新加坡政府改採積極態度,於同年開始推動「SG+」計畫,鼓勵國際業者在馬來西亞等鄰近地區設立資料中心,形成一個區域性的生態系統。資料中心業者開始大量聚集在馬來西亞,目前馬來西亞已成為新加坡供電重要來源,其中柔佛州由於水、電、土地資源豐富,更成為新加坡經濟發展重要腹地,雙方最近簽署「柔佛州-新加坡經濟特區」備忘錄,未來許多新的資料中心都建在柔佛,特別是新山這個小鎮,外企投資絡繹不絕。
而今年5月30日,新加坡政府又公布「綠色資料中心發展路線圖」(Green Data Centre Roadmap),這項政策期望未來可以為新加坡資料中心的總容量1.4GW擴增35%,其中包括至少300MW的IT容量及200MW以上的綠能發電。整體資料中心的設施規劃,也配合IMDA公告的熱帶資料中心標準,伺服器最高耐熱從35度,逐漸調升至40度,朝向提高整體機房溫度以減少耗能的方向前進。
結論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亞太營運中心」的計畫,旨在台灣能以南北均衡發展與提升基礎建設等,邁向成為跨國企業資料中心或區域總部的營運基地。要實現此一目標,提升台灣基礎設施、強化能源管理系統、推動再生能源的使用尤為重要。隨著近年全球暖化的加速,資料中心的能效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台灣多數資料中心尚處於建置的階段,我們更應制定相關標準和政策,減少能源消耗,提升營運效率,進一步鞏固在全球資料中心市場中的競爭力。這將不僅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也有助於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
封面圖片來源:Canva Pro 圖庫
References:
1. 美通社 Blog
4.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Taiwan
5. Reccessary - Singapore Aims to Expand Data Center Capacity with Green Strategies
6. Taiwan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7. Taiwan News
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Risk Society and Policy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