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logo

首頁
  /  
最新消息
2025-03-31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Line分享
智慧守護再進化:2025年值得關注的監視攝影機新技術展望
新聞時事產業趨勢安控產業
閱覽數:286
圖說:監視攝影機技術正處於關鍵轉型期,從純粹的安控錄影設備,進化為具備分析、預測與自動應變能力的智慧安防平台 Photo by Michał Jakubowski on Unsplash

撰文者:黃子瑞

2025年,隨著 5G、 AI 等新科技逐漸普及,監視攝影機也和眾多產業一樣朝向智慧化、雲端化與自動化邁進。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Technavio 報告,2025 年至 2029 年間全球監視攝影機市場將成長38.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CAGR) 達 12.1%。各家廠商也開始在自身產品導入新技術,包括人工智慧、邊緣運算、5G傳輸、雲端管理與熱顯影技術等。以下將為大家介紹 2025 年最值得關注的八大監控技術趨勢。

1. AI 影像分析

透過將監控系統整合影像分析功能,攝影機能辨識人物、車輛與物件,了解甚麼是「正常行為」,並以此自動偵測異常行為並即時警示。這樣的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人員實時監看監視器畫面的負擔,並使異常狀況能夠被精準且有效率的被回報。擁有影像分析功能的監視攝影機就如同  1 天 24 小時都在崗位上的保全,學校、工廠等場域都很適合導入此項技術。

2. 邊緣運算

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讓攝影機本身具備處理資料的能力,可在裝置端即時分析影像,不需再花費時間將資料回傳伺服器,大幅降低延遲與頻寬負擔。這項技術特別適用於需要即時反應的情境,如公共安全、交通監控與工業場所。隨著 AI 晶片價格下降,預期會有更多智慧攝影機具備邊緣運算能力。

3. 雲端影像監控服務 VSaaS

雲端影像監控服務 VSaaS 方案日益普及。企業無需自建昂貴的IT基礎架構,只需訂閱服務即可享有遠端監控、自動更新與數據備份等功能。這種模式不僅節省成本,更能因應企業規模擴張彈性調整資源。透過雲端整合多據點攝影機,管理者可在單一平台即時掌握各地安全狀況。

4. IP Cam 將全面取代類比設備

相較於傳統類比攝影機,IP(網路型)攝影機畫質更高、傳輸更穩定,並支援 AI 分析與遠端管理,逐漸成為市場主流。IP Cam 可透過Wi-Fi 或乙太網路傳輸數位訊號,不僅降低訊號劣化風險,也利於與智慧建築或 IoT 系統整合。面對快速演進的監控需求,業者更傾向直接升級為IP設備,而非延壽舊型類比系統。

5. 5G 傳輸:高速即時串流新紀元

5G 網路的高頻寬與低延遲特性,使其成為無線攝影機與行動監控系統的理想解決方案。5G 技術可支援高畫質即時影像上傳,即使在多攝影機佈建的環境中,也能維持穩定流暢的串流品質。隨著 5G 基地台普及與模組成本下降,未來將有更多 5G 攝影機與應用問世,特別適合交通、物流與戶外大型場域使用。

6. 熱成像技術:不受光線限制的全天候守護

熱成像攝影機不依賴可見光成像,而是透過偵測熱能變化來辨識人員與物件,因此能在全黑、濃霧、煙霧或惡劣天候下穩定運作。這類攝影機在高風險場域如邊境管制、夜間巡邏、電廠與能源設施中愈來愈受重視,結合 AI 後更能準確辨識人體熱像並觸發警報。

7. 安控系統整合資安防護

隨著連上雲端的 IP Cam 普及,其資安問題也備受挑戰。駭客可透過網路入侵攝影機系統,導致資料外洩或癱瘓運作。因此,企業開始採用雙重身份驗證、加密傳輸、定期更新韌體等方式,強化整體防禦機制。這樣的「融合防護」策略已成為 2025 年的技術趨勢。

8. 系統整合與 IoT 應用

監視攝影機除了單單作為安全監控工具使用,也可作為智慧建築與營運管理的一環。透過與門禁、照明、空調系統等串聯,攝影機可根據影像分析觸發其他裝置動作,如調節燈光或管控人流。此外,在規模較大的建築中,整合不同區域的攝影機數據更可以達成跨場域的安全監控。

由監控走向智慧安全的未來

監視攝影機技術正處於關鍵轉型期,從純粹的安控錄影設備,進化為具備分析、預測與自動應變能力的智慧安防平台。監視攝影機也跳脫傳統的安全監視角色,還能夠擔任智慧城市的重要推手。綜觀所有技術發展,「智慧守護」已成為 2025 年各家廠商積極布局的趨勢。

Reference

📌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與資訊分享之用,旨在介紹監視攝影機領域的技術發展趨勢,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商業推廣或專業技術建議。部分資料來自公開來源與研究報告,可能會因市場與技術演進而產生變動。文中提及之產品與品牌僅為說明用途,無意偏袒或推薦特定廠商。如需進一步決策,建議讀者另行查證並諮詢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