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林希妍
美中 AI 戰爭:從晶片封鎖到技術主權
自 2017 年以來,美中兩大科技強權透過關稅壁壘、出口管制與市場封鎖加劇競爭,從半導體到 AI,無一不成為戰場。如今,人工智慧已成為這場全球科技角力的最新焦點。當中國 AI 企業 DeepSeek 迅速崛起,美國內部再度掀起「晶片出口管制」的激烈討論。隨著 AI 技術進步,這場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正逐步擴大,各國紛紛調整戰略,以確保自身的技術主導地位。
但問題來了——主權 AI 是否將成為未來國家實力的決勝點?台灣在這場變局中又該如何自保?
何謂「主權 AI」?
所謂「主權 AI」,指的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發展並掌控人工智慧技術,涵蓋數據蒐集、模型訓練、演算法設計與應用部署,無需依賴外國技術。其核心價值在於保障數據主權、維護關鍵基礎設施安全,並確保資訊自主流通,以提升技術競爭力與國家安全。這不僅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政治與經濟影響深遠的戰略抉擇。當 AI 技術與國安、軍事、產業競爭力密切相關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忽視「主權 AI」的重要性。
美中主權 AI:兩條不同的戰略路徑
美國:科技霸權與全球聯盟
美國坐擁龐大數據資源、全球最大算力基礎設施,並透過國際標準制定與盟國合作,確保技術領先地位。頂尖 AI 企業如 OpenAI、Google DeepMind、Meta、NVIDIA 等不斷推動創新,而 AI 晶片(NVIDIA、AMD)、雲端運算(AWS、Azure、Google Cloud)更是構成完整生態系統。
透過《CHIPS and Science Act》補助半導體與 AI 研發,確保技術自主;國防部與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強化 AI 在國防與軍事領域的應用;並與日本、歐盟、台灣等盟國合作,共同制定 AI 標準,形成技術聯盟。簡單來說,美國透過「全球技術霸權 + 盟國聯合封鎖」來鞏固 AI 領導地位。
中國:自主創新與市場優勢
中國則透過政府政策、龐大數據資源、完整產業鏈與應用優勢,加速「主權 AI」發展。透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力求技術突破,並憑藉 14 億人口帶來的大量數據優勢,使 AI 在電商、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快速落地。
中國積極發展自主 AI 晶片(如華為昇騰、寒武紀)與雲端平台(如阿里雲、百度智能雲),並培養本土大模型(如 DeepSeek、文心一言),以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此外,透過「一帶一路」推動 AI 技術輸出,擴大全球影響力。其策略圍繞「技術自主 + 龐大應用市場」,即便面臨美國的技術封鎖,仍持續推動自研 AI 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
台灣的角色:關鍵戰場上的技術樞紐
台灣不僅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更是 AI 晶片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然而,在美中 AI 技術競爭升溫之際,台灣的角色不應僅限於「製造者」,而應思考如何在這場科技冷戰中,確保自身的技術主權與長遠競爭力。
晶片戰爭中的台灣
當美國加強對中國的 AI 晶片封鎖,台灣成為晶片戰爭的核心戰場。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商,擁有 3 奈米製程技術,為 NVIDIA、AMD、Apple 供應 AI 晶片。然而,美國要求台積電不得向中國提供高端晶片,而中國則致力於提升自身半導體技術,以擺脫對台灣與美國的依賴。在這場半導體與 AI 的雙重戰爭中,台灣需要找到自己的戰略定位——不只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而是獨立且有影響力的 AI 強國。
台灣的選擇:從供應鏈參與者到技術領導者
台灣目前在 AI 領域雖然擁有堅實的硬體基礎,但若要成為「AI 強國」,不能僅依賴晶片代工,而應該進一步拓展 AI 研發、軟體應用與技術生態系。未來,台灣可以採取「硬體+軟體」雙軌並進的策略,透過深化 AI 晶片技術、發展自主 AI 模型、拓展 AI 產業應用、強化人才與國際合作,來確保在全球 AI 競爭中的地位。這不僅是產業轉型的選擇,更是國家戰略層面的關鍵決策——台灣未來要成為全球 AI 生態的核心參與者,還是僅止於科技供應鏈的一部分?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結論:主權 AI 的時代已經到來
全球 AI 競爭已進入「主權 AI」階段,美中兩國透過不同戰略加強技術領先地位,而台灣身處其中,擁有關鍵技術優勢,但同時面臨挑戰。未來,我們是否願意從「科技供應鏈」升級為「AI 強國」?如果是,我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場技術競爭才剛剛開始,而台灣的選擇,將決定我們在未來 AI 世界的地位。
- A Winner Is Emerging in the Chip Wars: How the Half-Decade Conflict Is Crippling China’s Lofty Technological Ambitions
- AI: China and the US go head-to-head
- 何謂『主權AI 』:關於AI的地緣政治解析
- What Is Sovereign AI?
- DeepSeek衝擊 百度AI模型文心一言4月起免費
- 抗DeepSeek 賴清德:速建構主權AI
- 台灣為何成AI革命中心?答案並非台積電,而是一項隱形實力
- 《晶片戰爭》作者解讀台積電千億美元投資 緩解3個擔憂、讓英特爾和三星靠邊站
📌 免責聲明
本文所載內容僅供一般資訊用途,僅反映目前全球對主權AI發展與科技競爭的觀察與分析,並不代表任何政府立場或政策建議。部分資料來源於公開資訊與媒體報導,其準確性與時效性可能隨時間改變。本文不涉及任何商業推廣、政治立場或機密資訊。讀者應自行判斷並參考更多來源做出相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