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林希妍
在世界地球日(4 月 22 日)這個全球關注環境永續的日子後,我們不只談綠能與碳排,也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與環境無關」的產業角色。安防產業,過去被視為高能耗、重資安但與環保無涉的領域,如今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在低碳時代,安全與永續不再是彼此衝突的命題,而是攜手塑造城市與產業未來的新支柱。從低碳攝影機、智慧建築整合,到 ESG 報告中納入安防設備的能耗指標,這些轉變都顯示出:「永續安防」的時代,已經悄然啟動。
智慧路燈的綠色安防
實際上,安防產業的綠色轉型,已經在台灣的城市治理中悄然展開。以桃園市為例,透過導入智慧路燈管理系統,實現即時故障回報、自動調光與遠端監控,大幅提升照明效率,同時降低能源消耗與維護成本。這不僅提升了市民夜間的交通與治安安全,也為城市邁向淨零碳排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此外,智慧路燈也正整合更多安防功能。像是台北市內湖區,智慧路燈結合了環境感測器、影像監控與 5G 通訊模組,可即時監測空氣品質、人流與車流資訊,並提供公共廣播、緊急通報、停車偵測與訊息推播等功能,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
國際觀察:歐洲企業如何走向綠色供應鏈
除了台灣,國際間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具體實踐「綠色安防」的理念。以英國通路商 YESSS 為例,其推動的綠色轉型行動涵蓋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管理的多個面向:
- 低功耗與模組化設計:延長設備壽命,降低能源與維修成本
- 環保包裝材料:減少塑膠與不易分解的廢棄物
- 碳足跡揭露與綠色物流:導入電動車配送與碳排監控工具
這些做法不僅提升環境責任,也逐漸成為產品競爭力的一部分。歐洲各國政府與企業在安防產品採購中,越來越重視設備的碳排透明度、環保認證與資安合規性,讓「綠色安防」從理念走向實際的市場門票。
安防科技演進:從硬體設備走向數據平台
永續安防的下一階段,將不只是設備的綠化,而是整體系統的智慧化與平台化。以新加坡、京都與台北等地的智慧城市專案為例,安防平台已不再只是「監看影像」,而是整合了能源監測、設備狀態分析與碳排統計的資料平台。
這些平台將為企業的 ESG 報告提供即時、可稽核的永續數據,並成為管理設備碳足跡與資安風險的核心工具。未來的攝影機,也將具備能耗回報、韌體版本檢核、資安合規紀錄等功能,讓「安全裝置」本身成為一個數據節點,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與法規遵循。
讓「永續」成為安防新門檻
要推動安防產業真正邁向永續,制度面改革勢在必行。從政府到企業,逐步建立綠色安防的標準與治理架構,才能形成長期有效的轉型動能。可參考的做法包括:
- 採購納入 ESG 評比指標:如碳足跡揭露、產品壽命週期評估與資安合規要求
- 提升軟體透明度與更新機制:要求廠商提供 SBOM(軟體物料清單)與安全日誌
- 將安防數據納入 ESG 報告範疇:包含設備能耗、汰換計畫與資安管理成本
透過這些設計,不僅強化產業自律,也為推動國際合作與政策制定奠定制度基礎。
安防產業的新任務
在這個講求韌性與永續的時代,「風險」的定義已不僅限於竊盜與災害,而是擴展至氣候變遷、能源中斷、資安勒索、供應鏈信任缺口等面向。安防科技也從傳統的「防禦工具」,轉型為「永續治理」的數據基礎。它不僅守護城市安全,更協助政府與企業強化資訊透明、達成淨零目標、推動社會共好。地球日提醒我們,不只是要節能減碳,更應重新定義「安全」的本質與角色。
📌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供一般資訊參考之使用,目的在於分享安防產業永續發展的趨勢觀察與相關案例,並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或政策立場。文中所提及之公司、技術或政策措施,僅為說明用途,無意進行商業推廣或價值評斷。
Reference:
- How You Can Advance Sustainability in the Security Industry
- Going ‘Green’ in the Security Industry
- Connected Streetlights: Deployment Stats & Energy Savings Data | PatentPC
- 智慧路燈的技術發展探討
- Seeds of change: AI-powered farms
- Sustainable Security: Green Products in the Security S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