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logo

首頁
  /  
最新消息
2025-09-22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Line分享
智慧安防新紀元 — 從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2025 看見全球安全科技的轉折點
產業趨勢新聞時事智慧安防AI監控
閱覽數:102
圖說:台灣利凌企業(Merit Lilin)於澳洲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2025 展出智慧安防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駐雪梨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撰文者:吳婕寧

2025 年 8 月 27 日至 29 日,澳洲最大安防盛會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2025於雪梨國際會議中心(ICC Sydney)舉行,並與音視訊展會 Integrate Expo 同步登場。展會首度以「安全 × AV 整合」為主題,吸引全球超過 150 家廠商參展,涵蓋 AI 監控、IoT 感測、門禁控制、網路安全與生物識別等領域。

所謂 AV(Audio-Visual)整合,是指將影音系統(如會議設備、投影與顯示螢幕)與安防技術(如智慧攝影機、門禁控制、警報系統)進行跨系統協作,達到即時聯動與全方位管理。主辦方指出,這種結合反映了「技術自然融合」的趨勢,例如智慧攝影機能即時連動會議系統,提供人流監控與緊急通報,顯示安防技術正邁向多元場景的智慧整合。而在這場跨界展演的背後,不僅有各式創新技術的實際應用,也有來自產業與政策層面的深度討論,逐步勾勒出智慧安防的新藍圖。以下將從技術突破、產業論壇到台灣角色,帶您全面解析本次展會的重點亮點。

AI 與智慧安防的崛起

智慧安防正從「看得見」走向「能理解」。在展會現場,台灣廠商的參與成為一大亮點,展現了 AI 與智慧技術如何提升即時監控、門禁管制與風險預測:

  1. 晶睿通訊(Vivotek): 展出其 25 週年旗艦解決方案,包括雲端監控平台 VORTEX、AI Hub 與 Deep Search 外掛模組,能協助用戶進行大規模影像分析與異常偵測,凸顯其由網路攝影機製造商轉型為完整智慧安防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發展路徑。
  2. 利凌企業(Merit Lilin): 延續其在網路攝影機與影像監控領域的深厚實力,現場展示 AI 攝影機與智慧影像管理技術,強調在零售、交通與智慧城市等場域的應用價值。
  3. 維夫拉克(Waferlock): 以智慧門鎖、智慧圓柱鎖與智慧掛鎖為主打,展現如何透過物聯網與門禁管制系統的整合,全面提升建築及關鍵設施的安全防護。

這些技術不僅呈現了台灣廠商在 AI 與智慧安防領域的實力,也揭示了全球安防產業正加速走向智慧化與高度整合的時代,為後續的政策與倫理討論鋪下伏筆。

AI 雙面性成焦點:論壇探討技術與風險的平衡

與展覽同步舉行的 Security ASIAL Conference 2025,以「安全的關鍵十字路口」為題,正面回應地緣政治與新興科技的挑戰。澳洲戰略分析顧問 Peter Jennings在主題演講《多極化世界中的安全》中,解析川普、普丁與習近平如何重塑全球安全秩序,並指出澳洲在國防戰略上的應對需求。

同時,Safegate AI 執行長 Anna Acopian 與澳洲國家 AI 中心則於會議中共同探討《AI 的崛起:趨勢、挑戰與未來》。Acopian 指出,人工智慧在安全防護領域具備雙重角色:一方面能強化偵測與防禦能力,另一方面若遭濫用,亦可能成為風險來源,例如透過生成假影片或發動網路攻擊,對安全體系構成新興威脅。而Hamish Hansford(澳洲內政部資安副秘書長)則強調政府與產業必須建立跨部門的情資共享架構,才能有效因應日益複雜的網路攻擊與恐怖威脅。

這些來自產官學的觀點,讓展會不僅是一場技術展示,更成為安防產業反思「如何善用 AI,同時守護隱私與倫理」的重要場合。

台灣的因應與解方?

在台灣,面對 AI 帶來的雙面性挑戰,政府與產業已提出以下幾項措施:

1. 政策面

  • 《資通安全管理法》(2019)要求政府機關及關鍵基礎設施業者強化異常偵測與通報機制。

2. 治理面

  • 行政院在「台灣 AI 行動計畫 2.0」中提出建構兼顧創新與風險治理的「可信任 AI」發展環境,並以此作為後續政策與架構規劃的核心願景。
  •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結合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設立 AI 產品與系統評測中心,以國際規範(NIST、ISO、歐盟 AI Act 等)為依據,制定 AI 評測制度與標準,涵蓋安全性、公平性、透明性、資安等 10 大面向,並提供國內 AI 產品與系統的評測服務。

3. 技術面

  • 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TWCERT/CC) 透過跨產業威脅情報共享平台,協助能源、金融與交通等關鍵領域即時防禦網路攻擊。
  • 微星科技(MSI) 已與國際夥伴合作,投入深偽辨識工具開發,期望未來無論是網路電話、影片、視訊會議甚至照片,都能即時提醒使用者內容可能為 AI 生成,以應對 AI 濫用風險。

上述做法反映出,台灣正透過法律規範、技術防護與情資共享三管齊下,逐步建立一套兼顧安全與創新的 AI 防護與治理網絡,為因應未來的挑戰奠定基礎。同時,台灣在政策、治理與技術上的努力,不僅強化了國內的資安防護,也逐步建立起可信任 AI的產業環境。這樣的基礎,讓台灣廠商在面對國際市場時更具說服力,因為全球客戶對隱私保護、倫理標準與安全合規的重視,已成為合作與採購的重要門檻。換言之,防護作為不只是因應風險的必要手段,更可能轉化為台灣在智慧安防產業上的競爭優勢,為後續由製造導向走向解決方案輸出奠定條件。

趨勢展望與台灣角色:從硬體代工到解決方案輸出

根據 Global Growth Insights 的研究,全球智慧安防與群眾管理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18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4 年的 73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19.6%。這代表從大型運動賽事、音樂節,到城市基礎設施與零售場館,都將加速導入 AI 安防。

雖然今年台灣廠商並未大規模現身本屆展會,但在此趨勢下,台灣的產業角色同樣關鍵。尤其在邊緣 AI 晶片、影像感測模組與安控韌體等領域,台灣長期累積的製造實力,正好契合市場對高效能與可擴展解決方案的需求,並且現今台灣的產業發展也逐漸走出硬體代工的傳統路線,像是:

  1. 群暉科技(Synology):由網路儲存設備領導品牌跨足智慧安防,透過 Surveillance Station 平台整合影像管理、AI 分析與門禁控制,並特別注重資安防護,成為軟硬體一體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2. 威聯通(QNAP):以 NAS 儲存為基礎,發展 QVR Pro 與 QVR Elite 智慧監控解決方案,結合 AI 影像辨識與事件偵測,強調彈性部署與大規模場域的影像管理能力。
  3. 奇偶科技(GeoVision):從傳統影像監控設備出發,研發出整合 AI 影像分析的解決方案,包括人臉辨識、性別/年齡分析、人流計數、商品熱度分析與排隊偵測等,用於提升零售、智慧建築等場域的客群洞察與營運管理效率。
  4. 盾心(Umbo CV):作為 AI 影像辨識新創,專注於異常行為即時偵測與雲端警報服務,並積極拓展北美市場。
  5. 鴻佰科技(Ingrasys):鴻海旗下子公司,從伺服器與儲存系統跨足 AI 邊緣運算,進軍智慧建築與場域安全應用。

透過以上案例我們能得知,隨著全球智慧安防的應用由設備導向進入場景整合與預測驅動,台灣若能深化影像分析、資料治理與安全加密等軟體實力,結合既有的硬體優勢,將有望由供應鏈角色晉升為完整解決方案的輸出者。

免責聲明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與媒體報導整理,僅供讀者了解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2025 與智慧安防趨勢之參考。文中所提及之企業、技術或市場預測,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或投資指引,請讀者在採用前自行查核並評估其正確性與適用性。

Reference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Security Exhibition & Conference 2025_Show Preview

Global Growth Insights_Crowd Management and Event Security Market

Beyond the Stadium: Surveillance Trends at Outdoor Venues

Security Exhibition 2025 returns to explore risks and resilience

Axis Unveils Security Solutions at Security & Integrate 2025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valuation Center

專家獻策開發新工具 杜絕造假 用魔法打敗魔法 

Taiwan's Approach to AI Governance

Welcome to the Security Expo 2025 - Taiwan SEC